70岁老人执剑追梦,古稀之年的世锦赛之志
在大多数人眼中,七十岁是安享晚年、含饴弄孙的年纪,对于来自浙江杭州的退休教师陈志远来说,古稀之年却成了他执起剑柄、追逐梦想的新起点,他的目标明确而坚定:参加世界击剑锦标赛,这不是一时兴起的玩笑,而是一位老人用汗水与坚持书写的体育传奇。
缘起:退休后的新“战场”
陈志远的击剑之旅始于五年前,退休后,他像许多同龄人一样,尝试过钓鱼、书法和广场舞,但总觉得缺少些什么。“有一天,我在电视上看到击剑比赛,那种优雅与力量的结合瞬间吸引了我,”陈志远回忆道,“我心想,为什么不能试试呢?”第二天,他便走进当地一家击剑俱乐部,报名了成人班。
起初,教练和学员们都以为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只是一时好奇,但陈志远用行动证明了他们的误解,从基础步法到剑术技巧,他每天训练三小时,雷打不动,俱乐部教练李伟坦言:“陈老师是我们这里最年长的学员,但也是最刻苦的,他的进步速度让许多年轻人自愧不如。”
挑战:年龄不是界限,而是动力
击剑是一项对体能、反应速度和协调性要求极高的运动,对于年轻人来说,高强度训练已是挑战,更何况一位古稀老人?陈志远却笑着说:“年龄只是数字,我的身体可能不如年轻时灵活,但经验与耐心是我的优势。”
为了弥补体能上的差距,他制定了严格的训练计划:清晨五点起床晨跑,下午进行击剑专项训练,晚上则通过瑜伽拉伸放松肌肉,他还自学运动营养学,调整饮食习惯,确保身体处于最佳状态。
困难依旧不少,一次训练中,陈志远因步伐过快导致膝盖扭伤,医生建议他休息三个月,但他仅用一个月便重返训练场。“击剑让我感受到了青春的活力,”他说,“每一次挥剑都是与自己的对话,告诉我没有什么不可能。”

追梦:目标直指世锦赛
2023年,陈志远首次参加全国老年击剑锦标赛,并一举获得男子花剑个人赛铜牌,这次成功让他坚定了更高的目标——参加世界击剑锦标赛(世锦赛),世锦赛作为击剑领域的顶级赛事,通常面向职业选手,但近年来设立了老年组别,为业余爱好者提供了国际舞台。
“我的目标不是获奖,而是站在世锦赛的赛场上,证明年龄从未限制梦想,”陈志远说,他正积极备战2025年世锦赛选拔赛,每周六天的高强度训练中,他专注于提升攻击速度和战术应变能力,他的教练李伟表示:“陈老师的战术思维非常出色,他善于利用经验预判对手动作,如果保持当前状态,选拔赛很有希望。”
影响:激励一代人的“银发风暴”
陈志远的故事逐渐传开,在社交媒体上引发热议,许多年轻人称他为“硬核爷爷”,并留言表示:“看到陈爷爷的努力,我再也不敢拿年龄当借口了!”他的家人也从最初的不解转为全力支持,女儿陈琳说:“父亲用行动告诉我们,梦想没有期限,他现在比退休前更快乐、更充实。”
更重要的是,陈志远带动了一股“银发体育”风潮,当地击剑俱乐部老年学员数量同比增加30%,许多退休人士开始尝试骑行、攀岩等过去认为“年轻人专属”的运动,体育社会学家张教授评论道:“陈志远现象反映了当代中国老年人自我实现的新需求,体育不仅是健康手段,更是精神追求的载体。”
迈向国际舞台的每一步
随着2025年世锦赛临近,陈志远的训练进入关键阶段,他计划参加下半年举办的亚洲老年击剑巡回赛,以赛代练积累经验,国际击剑联合会(FIE)老年组理事表示:“像陈先生这样的选手正是体育精神的体现——超越年龄、国籍与背景,纯粹为热爱而战。”
尽管前路挑战重重,陈志远始终乐观:“哪怕最终未能入选,我也享受这个过程,生命的意义在于不断尝试,而非结果。”他的剑尖所指,不仅是赛场的终点,更是一代人重新定义年龄与可能的勇气。

在击剑馆的灯光下,陈志远的身影与年轻选手交织在一起,每一次进攻与防守,都是对时光的温柔反抗,也是对梦想的坚定致敬,他的故事提醒着我们:体育的本质从未改变——它属于所有心怀热忱的人,无论年华几何。










